在线客服 电话 微信 置顶
电话:400-086-0699

微信客服

微信客服

首页>最新动态 > 行业新闻>磷酸铁锂电池释放什么气体

磷酸铁锂电池释放什么气体

发布时间:2025-07-16 14:07:08浏览量:32次

磷酸铁锂电池释放什么气体?在锂电池技术领域,磷酸铁锂电池(LFP)凭借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,已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的主流选择。然而,在极端条件(如高温、过充或机械损伤)下,LFP电池仍可能发生热失控,释放多种易燃、易爆且有毒的气体混合物。这些气体不仅可能引发爆炸火灾,还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。

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时释放的气体是内部材料高温分解的产物,主要包括以下成分:

氢气(H₂):电解液中的水分分解产生,浓度可达50%以上(满电状态下)。其爆炸极限范围宽(4%~75.6%),极低点火能量即可引发剧烈爆炸。

硫化氢(H₂S):源于正极材料中的硫元素分解。作为剧毒气体,浓度超过30ppm即可致命,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。

二氧化碳(CO₂)与一氧化碳(CO):电解液溶剂(如EC/DMC)分解产生,其中CO₂占比最高(约25%~30%)。CO毒性极强,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窒息;高浓度CO₂同样引发缺氧。

烃类气体:包括甲烷(CH₄)、乙烯(C₂H₄)、乙烷(C₂H₆)等,主要由负极SEI膜破裂和溶剂还原反应生成。这类气体贡献了可燃物总量的40%以上,显著降低混合气的点火能量。

热失控本质是链式放热反应的失控过程,分为三个阶段:

初始阶段(70~260℃):

SEI膜在90~120℃分解,释放烃类气体(CH₄、C₂H₄);

电解液溶剂(如DMC,闪点仅17℃)汽化形成可燃蒸气。

正极分解阶段(>500℃):

LFP正极材料在高温下分解释放氧气,加速燃烧反应;

大容量电池(如280Ah)内部温度可达800℃,远超材料分解阈值。

高温反应阶段(>260℃):

粘结剂PVDF与锂反应直接生成氢气;

电解质LiPF₆分解产生HF、CO₂等。

容量与荷电状态(SOC)是产气量的核心变量:

大容量电芯(≥100Ah):内部温度更高(>800℃),产气更剧烈。140Ah电池热失控后最高温度比86Ah电池高40%,氢气浓度显著提升。

高SOC电芯:100% SOC电芯的产气量可达50% SOC的3倍以上。满电时负极锂沉积加剧,与溶剂反应生成更多H₂和烃类气体。

热失控喷发物实际为“气体+电解液蒸气”二元体系,其危险性远超单一气体:

爆炸极限扩展:电解液蒸气(如DMC爆炸下限仅3.1%)与可燃气体混合后,爆炸下限降至4.04%,上限升至27.29%。

燃烧动力学恶化:当混合气浓度为24.2%时,燃烧速率峰值达56.04 cm/s,爆炸指数(Kst)为7.02 MPa·m/s,属St 1爆炸等级(可摧毁轻质墙体)。

原位爆炸验证:实验显示,即使喷发物浓度仅5.09%(低于常规爆炸下限),点火后仍可引发猛烈爆炸,Kst值达5.80 MPa·m/s。

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气体释放本质是化学能失控性转化的外显,其风险随电芯容量增大与SOC升高而显著加剧。从满电小电芯300℃的温和产气,到320Ah大电芯800℃下的剧烈喷发,气体组分从以CO₂为主转向富氢混合气,风险性质从燃烧转向爆炸。随着UL 9540A等标准将气体燃烧速率(>56cm/s)、爆炸指数(Kst>7MPa·m/s)纳入认证体系,产气特性量化已成为电池安全设计的核心参数。